close

ScreenHunter_015.jpg

近幾年不知道為何, 總會不自覺的挑戰大部頭的書

不是研究歷史或宗教的專才, 但從個人書單記錄看, 相關的閱讀書量增加了

這一本書實在讓我從頭瞠目結舌到尾,

  • 第一次看到這麼崇拜中國人的老外
  • 第一次看到這樣兜證據的辯證方法
  • 第一次看到功力深厚的譯者
  • 第一次讀到譯者在書中加了這麼多註解
  • 第一次發現原來譯者的專業可以細緻到這種程度
  • 原來所謂的證據, 必須無條件地相信
  • 真相, 只有一個; 很明顯不是歷史告訴我們的那一個

 

此書的作者介紹:

孟席斯(Gavin Menzies)

  英國皇家海軍退伍軍官。一九三七年生於中國,兩年後因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始離華。一九五三年加入皇家海軍,於一九五九~七○年間於潛艦服役。當他還是低階軍官時,曾經跟隨哥倫布、狄亞斯、卡布拉爾和達迦馬的航跡行遍世界。一九六八~七○年間,當他於皇家海軍潛艦任職時,曾經航行過麥哲倫和庫克船長的旅程。退伍之後,他曾多次重訪中國與亞洲各國。在撰寫《1421》和《1434》的過程中,他造訪了一百二十個國家,並到九百多個博物館與圖書館與中世紀末期的各大海港蒐集資料。孟氏已婚,有二女,寓居倫敦北部。

維基百科的作者介紹:

孟氏標榜他是前英國皇家海軍潛水艇指揮官的身份,作為有航海和海事知識和經驗的証明、和有足夠寫書的專業資格,但上述的電視節目指出,孟氏的海軍履歷極為有限和不光彩。亦是根據書套內頁稱,他十六歲加入海軍,廿二歲始在潛艇服務,到卅三歲便退休,在海軍共服務了十七年、其中九年在潛艇。但是,孟氏原先無講明、亦只是後來經由上述ABC電視節目查出,並由孟氏在訪問中親口承認的,是他只有兩年的指揮官經驗、和之前兩年的導航員經驗而已。而在他退休前一年,他指揮的潛艇在泊岸時不小心撞穿了一艘美軍掃雷艇,他差點兒被軍事法庭處罸(孟氏在ABC電視臺專訪中親口透露的),一年後他便離奇地、只做了兩年的指揮官後、正當盛年(33歲)便毅然「提早」退休。孟氏亦無道出1970年退休後,至《1421》出版前卅多年間的詳細履歷。

 

這一本書急著告訴我們, 在當時的世界: 唯有中國(明朝)有能力組織強大的船隊, 並有相關的知識得以蒐集相關資訊繪出偉大的海圖

光讀就覺得太多地方很牽強, 但有些形容實在令人嚮往, 例如

中國艦隊如同海上仙山,陣容最浩大時可以容納三萬人,船上美女如雲,然而指揮官卻都是太監。其出航的目的為「宣德化而柔遠人」,這次旅行將經歷兩年,並環遊世界一周。

當他們回航時,明成祖朱棣早已體衰勢微,中國也走上鎖國的道路。巨船朽壞,遠航的記載也遭到毀棄。從此再也沒人知道早於哥倫布七十年,中國人就發現了美洲大陸,並且在麥哲倫的一百年前便已環繞地球。除此之外,中國人更是在庫克船長的三百五十年前就發現了澳洲與南極洲,並且領先歐洲人三百年解決測量經度的問題。

 

看著看著,   也發現這套理論的正反兩面支持者還真不少,    信或不信都是個人行為,   
​​​​​​​如果你不是鄭和後人 (三寶太監為什麼會有第17代傳人? 怎麼傳的?)  或許當成茶餘飯後的話資也不錯

發現世界或許會被疑問(包括美洲/北極洲/南極洲, 還繪圖), 但遠航印度/非洲也是個壯舉吧(雖然都被形容成"撒錢之旅")
如果你真的信這個"很有可能的可能性", 或許會感傷這世間是否真的有功成名就這件事, 功勞都被搶光了/忘光了, 對小我來說, 白忙一場的活你幹不幹?

 

之前看了另外一本   古地圖密碼

ScreenHunter_016.jpg

 

這本書裡提供了更多中國人如何繪製世界地圖的證據, 包括古人是否有能力判斷經緯度,  包括古人是否真的能進行複雜的數學運算, 看了還真有點暈

看看目錄吧, 光這麼一長串訊息就夠嗆了

 

第一篇 神祕的古地圖

第一章 《天下諸番識貢圖》
2001年,作者偶然發現一幅1418年世界地圖的摹本。此圖顯示出,早在哥倫布出生之前,中國人已經抵達美洲,並且完成了環球航行的壯舉。這究竟是一幅什麼樣的地圖?它又引發出什麼樣的問題呢?
第一節 發現《天下諸番識貢圖》摹本
第二節 《天下諸番識貢圖》摹本的謎團
第三節 發布《天下諸番識貢圖》摹本

第二章 西方古代世界地圖中的疑惑
數幅西方古地圖揭示出,在歐洲航海家的「地理大發現」之前,那些「新大陸」早已被人繪在地圖上。這些奇異的古地圖令史學家們傷透了腦筋。他們無法解釋,何人在「地理大發現」之前已經完成了世界地理的勘測。
第一節 《瓦德西穆勒世界地圖》中的問題
第二節 1489年《馬爾特魯斯地圖》上的南美洲河流水系
第三節 《德.韋哥地圖》和《毛羅地圖》中的驚奇
第四節 《皮里.雷斯地圖》中的南極洲
第五節 《文蘭地圖》的困境
第六節 與庫克船長作對的《道芬地圖》
第七節 彼此關聯的疑惑

第三章 誰最先將北作為地圖的上方
地圖以北為上方,這是世界公認的地圖繪製規範。可是,我們曾否想過,這種規範最初源於何處?為什麼這一規範不以東、以西或者以南為上方?並且,這種規範形成的緣由又是什麼呢?
第一節 以東為上的古代世界地圖
第二節 以南為上的古代世界地圖
第三節 中國古代地圖學中的幾件傑作
第四節 「協於上下,以承天體」之圖
第五節 中國古代地圖的方位規範
第六節 地圖以北為上引發的問題

第二篇 中國歷史遺產

第四章 古墓中的美洲地圖
一幅隱藏在十一世紀古墓中的世界地圖揭開了一些歷史祕密。它顯示出,在哥倫布「發現」美洲四百年之前,中國人已經測繪出美洲大陸的輪廓;在庫克船長「發現」澳洲六百年之前,中國航海家已經航遍了澳洲大陸的海岸線。
第一節 古墓中的星象圖
第二節 1093年世界地圖
第三節 與《張匡正世界地圖》相似的《天下全圖》
第四節 「不對等投影法」與哥倫布「發現」美洲
第五節 《山海輿地全圖》中的「不對等投影法」
第六節 「不對等投影法」與馬丁.瓦德西穆勒

第五章 十二世紀橫跨大西洋的商船
在古地圖的啟發之下,作者在古代典籍中查找到一些極其珍貴的紀錄。這些紀錄說明,古代海上國際貿易範圍非常遼闊,中國古代航海家早在十二世紀以前已經開闢出一條橫跨大西洋的貿易航道。
第一節 唐朝人的眼界
第二節 橫跨大西洋的「木蘭皮」商船

第六章 中國古典地圖投影術
傳統史學觀認為,地圖投影術起源於歐洲,十六世紀傳入中國。然而,史料揭示出驚人的歷史真相:中國古典地圖投影術起源於西元前一世紀,中國古代地圖學家裴秀曾對地圖投影術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第一節 中國古代宇宙觀
第二節 《周髀算經》中地圖投影理念
第三節 中國古代地圖投影術的起因
第四節 裴秀的「製圖六體」
第五節 賈耽的《海內華夷圖》
第六節 宋朝《華夷圖》
第七節 沈括的《守令圖》
第八節 中國古典地圖投影術的沒落

第七章 破解東、西半球世界地圖的密碼
史學界認為,東、西半球世界地圖萌發於十六世紀的歐洲。可是,解密後的史料證明,這種世界地圖最早出現在十四世紀,東、西半球世界地圖的真正發明者是中國古代地圖學家朱思本。
第一節 朱思本《輿地圖》的範圍
第二節 破解《輿地圖》的「密碼」
第三節 羅洪先的《廣輿圖》
第四節 《廣輿圖》中的美洲大陸
第五節 朱思本《輿地圖》的殘跡
第六節 元朝人的眼界

第八章 鄭和下西洋的祕密使命
鄭和下西洋的動因是一個歷史謎團。作者根據史料揭開了這個歷史祕密。中國傳統文化是鄭和下西洋的主要動因。鄭和是永樂皇帝派出的宗教信使,他出海的使命是參拜各種宗教神靈,以祈求上天保佑大明江山永遠延續。
第一節 朱棣篡權
第二節 朱棣的內心世界
第三節 鄭和手中的地圖

第九章 測繪世界與科技文明
十六世紀以前,誰具備遨遊全球、測繪世界的技術條件?古代中西方科技水準的對比解答了這一問題。十一世紀,中國具備了測繪世界的所有技術條件,而歐洲在十八世紀才全面完善了測繪地球所需的技能。
第一節 中國古代航海
第二節 中國古代天文觀測
第三節 中國古代數學
第四節 經緯度測量
第五節 東學西漸

第三篇 東西方交流

第十章 中世紀東西方交流的遺產──馬可.波羅的北美地圖
馬可.波羅在離開人世之前告訴他的親友:「我僅僅說出了所見到的一半。」馬可.波羅沒有說出來的另一半究竟是什麼呢?數幅源於馬可.波羅的北美地圖,解開這個歷史疑案。
第一節 中世紀的兩個超級大國
第二節 蒙古鐵騎踏出東學西漸之路
第三節 源於馬可.波羅的北美地圖

第十一章 西方古地圖上的中國特色
馬可.波羅的北美地圖並不是唯一記載中國探險家足跡的地圖。數幅西方古代世界地圖也顯現出中國古人的痕跡。這些痕跡說明,中國古人測繪的世界地圖輾轉流傳到歐洲,為歐洲航海家「發現」新大陸指明了方向。
第一節 「托勒密地圖」中的東方痕跡
第二節 揭開《文蘭地圖》的面紗
第三節 《德.韋哥地圖》和《毛羅地圖》上的中國「基因」
第四節 尋找古代南極探險者的蹤跡

第十二章 波托蘭航海圖中的玄機
西方波托蘭航海圖是一種非常神祕的古地圖。圖上的指南針羅盤和地理測繪線隱藏了許多歷史祕密。圖中探祕揭示出,波托蘭航海圖源於中國古人的地理測繪圖,這種地圖最終促使西方地圖學家接受了以北為上的繪圖規範。
第一節 波托蘭航海圖的神祕面孔
第二節 波托蘭航海圖中的難題
第三節 尋找波托蘭航海圖起源的線索
第四節 指南針、羅盤與大地測量
第五節 西方地圖學界接受地圖以北為上的緣由

第十三章 西方傳教士與中國古代地圖
利瑪竇是一位重要的中國歷史人物,他的世界地圖在中國地圖史學界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利瑪竇世界地圖中隱藏一個驚人的歷史祕密:利瑪竇曾經參考過中國古代航海家探險美洲的地圖資料。
第一節 《利瑪竇中國劄記》與《坤輿萬國全圖》
第二節 衛匡國的《中國新圖志》
第三節 《皇輿全覽圖》

第四篇 歷史之鑑

第十四章 李約瑟難題──中國近代科學何以落後

為什麼中國古代科技從十五世紀開始停滯不前?史料分析解答這一問題。十三世紀,曾經促進科技發展的道教理念發生了實質性變化,道教哲學理念的轉變是中國傳統科技衰退的主要原因。
第一節 中國古代科技發展的動力──道教哲學觀
第二節 中國古代科技衰退的主要原因

第十五章 以史為鑑
古圖探祕引發出一個令人深思的問題:在中國漫長的興衰史中,現代人應該領悟到什麼樣的經驗和教訓呢?

附錄一 懷卡托大學(The University of Waikato)碳十四測驗報告
附錄二 張匡正墓頂黏貼物痕跡分析
附錄三 裴秀「製圖六體」新釋

後記

​​​​​​​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鄭和下西洋 孟席斯
    全站熱搜

    呆伯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